7月28日,持续11天的第三届麦浪中学生戏剧大赛在江西会昌戏剧小镇落下帷幕。这个完全由“00后”发起创办、策划组织的面向全球中学生的戏剧赛事,赖声川任艺术总指导,丁乃竺、刘恒任总顾问,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与领导力发展中心联合主办。来自全国的中学生们,经过十天限时创作和初赛、复赛、决赛,最终,《少年故事三则》获得冠军“麦浪奖” ,《畅所欲言》和《李华死了》分获亚军“醒木奖” 和季军“群雁奖”;来自北京的徐希好和贵州的顾柳青两名中学生获得“最佳演员”殊荣。
让不同教育背景同学在戏剧里相遇
2025 年3 月,第三届麦浪中学生戏剧大赛正式官宣启动。4个月时间,来自全国不同地区、不同文化和教育背景的超百位中学生,积极响应报名参加了此次戏剧大赛。其中,既有来自北京、上海等地公立学校、私立学校、国际学校的学生,也有来自云南、贵州和会昌本地的小镇学生,他们对戏剧的了解程度和对人生的理解各不相同,但反而体现了当代青少年的更多态度。
“我们最初想做麦浪,最核心的念头其实很明确:一定要让不同教育背景的同学都能在戏剧里相遇。”麦浪中学生戏剧大赛发起人杨若然在2023年创建第一届活动时,还是一名江苏常熟的中学生,如今已是大学生的她表示,“今年第三年,有来自全国各个省市的同学报名参加,非常让人感动。不同教育背景的青少年站在一起表达,发出自己的声音,就像一株麦子是一个独立个体,而许许多多麦子会形成麦浪。”
14个团队11天中根据5个关键词限时创作
开幕式现场,杨若然公布了今年比赛的主题关键词:“门”“扑克牌”“头条”“过期毒药”“361度量角尺”。参赛的中学生们被分成14支队伍,在为期11天的赛程中,从彼此互相认识,到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团队精神进行限时创作;经过初赛、复赛的层层选拔后,他们把自己的原创作品搬上了会昌戏剧小镇会剧场的舞台,在评委和观众们的视线中迎来决赛。最终优秀胜出的选手,还将有机会在 2026年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巴黎总部进行演出。
令人惊喜的是,中学生们的创作越来越多关注社会议题,每一个作品都体现了00 后年轻人渴望在舞台上表达的心声。获得大奖的三部作品,《少年故事三则》从不同角度讲述了少年们自己的故事,其中从大山走出的孩子歌唱令很多人为之落泪。《畅所欲言》是一场结合歌舞的荒诞喜剧,其中藏着孩子们对亲情对人生的态度。《李华死了》是一群少年站在十八岁成人分界线时“向死而生”的思考,每个人都可以是李华,每个人的生命都有无限可能。
在这些作品创作过程中,北京青年戏剧节发起人邵泽辉、上剧堂首席戏剧讲师费柏均、未剧团创始人刘小未、青年导演赵易阳,话剧九人演员李晓辉、邓萌、韩燕楠飞等人组成的戏剧导师团,精心准备了50余场工作坊,并为初出茅庐的戏剧爱好者们提供了各方面的辅导和培训。
在《李华死了》和《少年故事三则》中有着突出表现的北京海淀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实验学校学生徐希好和贵州从江一中学生顾柳青荣获“最佳演员”奖。徐希好表示,自己这次来到麦浪中学生戏剧大赛,收获非常大,不仅结交到了志同道合的新朋友,而且在导师团老师的帮助中获益良多,最重要的是,这个比赛让他和同龄人能够有表达自我和表现创意的空间,“明年我还想来麦浪,不是作为选手,而是想当志愿者,希望能帮助麦浪办得更好!”
去年作为选手,今年加入特邀演出《画皮3.0》的贵州学生江义森,换一种身份来到“麦浪”也更有感触:“去年回到学校之后,我们组建了学校的话剧社,还排演了元宵节目。今年看到又有新的学弟学妹们和自己去年一样,共度这么难忘的十天,心里很开心!”
中学生创作让赖声川惊艳感动
作为会昌戏剧小镇发起人和麦浪中学生戏剧大赛艺术总指导的赖声川导演,看到中学生们创作非常感慨:“麦浪中学生戏剧比赛才三年,已经产生了自己的态度和风格,不但多元,而且让所有同学学习如何一起合作才能够完成任务。这些中学生的创作让我非常惊艳和感动,他们的创意、思想和表达,将推动未来戏剧生态、文化生态的发展和变化。”
总顾问丁乃竺也分享道:“我觉得非常不可思议,所有这些作品都是在十天之内创作的,对任何一个团队都不容易。我作为戏剧人,觉得骄傲和感动,也让我觉得,戏剧会越来越有希望!”
记者:王润
盛多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